原创 古代用信鸽送信,它听不懂人话又说不出话,是怎么知道确切位置的 2022-03-22 15:31 来源: 潘潘说历史 原标题:古代用信鸽送信,它听不懂人话又说不出话,是怎么知道确切位置的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困时,正因为得到信鸽传书,引来了援兵才得以脱险。张骞、班超出使西域时,也是通过信鸽来与皇家传达信息的。 很多时候,我们在古装戏剧里都会看到古人用信鸽传信的动作,以求跟外界保持联系。 那么有趣的是,为什么鸽子既听不懂人话,又说不出话来,它是怎么知道主人要送信的确切位置的? 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个有趣的问题。 1、古代的“快递”使者——信鸽 在古代,由于交通不便利,科技也不发达,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只能利用当时最便捷的方式,例如跑马送信、飞鸽传书等。 使用飞鸽送信最多的场景是战争、家人安危等紧急状态,因此,必须要满足快捷、安全、隐蔽的特点,而使用鸽子送信便是最佳选择了。 话说回来,据记载, 世界上大约9000多种已知鸟类,加上未知的种类,估计超过10000种。但为什么要偏偏选择鸽子来做送信的“使者”呢? 这点就要从鸽子自身的特殊性来说了。 鸽形目鸠鸽科斑鸠属,鸽子亦称家鸽、鹁鸽,鸽子的祖先是野生原鸽。早在几万年以前,野鸽成群结队地飞翔,在海岸险岩和岩洞峭壁筑巢、栖息、繁衍后代,后来被人们驯养成家鸽。 鸽子的身体呈纺锤形,流线型的体型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;它身上的羽毛很多,但不是蓬松型的,而是紧紧贴着身体,形成流线型的身躯。而且, 鸽子的直肠较短,它的食量较大且消化速度较快,这有助于帮它减轻体重,从而利于飞行。 我们知道,鸽子的耐力很强,从一些赛鸽的飞行能耐中就能窥探一二。在赛鸽的比赛规则中,中短程鸽的赛翔路程是500-700公里之间,超长程鸽的赛翔路程是1000公里左右。由此可见, 鸽子飞行的爆发力很强,飞行时耐久力强,以及在野外觅食、宿夜的求生能力特别强,难怪古人把它视为送信的最佳人选了。 2、鸽子听不懂人话,又说不出话来,怎么知道主人送信的要求? 这点特别有意思,我们还在疑惑鸽子是不是能听懂人话的时候,我们也不要忘记鸽子的另外一个特性: 归巢性能 。 鸽子是群居动物,习惯群体生活,离群太久就会产生不安和焦虑,故想归巢探望同伴。当鸽子知道自己的巢的位置,尽管飞了很远,绕了一大个圈,依然能回到巢里。但如果是飞到主人指定要送信的地方去,那怎么办呢? 其实,答案是经过 训练 的。 首先,古代的人缺乏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,他们所涉足的地方不多,通常都是指定两个地方生活。然而,他们会把鸽子分别在两个地方驯养过,让鸽子熟悉两个地方的方位、周边的建筑设施,那么,让它送信的时候,就能做到“使命必达”了。 但如果是长距离的路程,或者不熟悉的地方,鸽子又是如何找到目的地呢? 其实,鸽子长距离的归巢经历以下三个阶段: 1、磁场辨认归巢阶段; 2、磁场盲区中间,记忆力归巢阶段; 3、视力、听力辨认归巢阶段。 首先,鸽子从出发地开始飞行,它所经历的每个地区的磁场都不一样,它需要依靠磁偏角来找到目的地,这是凭借磁场辨认归巢阶段。 然后,当离家比较近时, 磁偏角会缩小,使得鸽子无法靠着磁偏角找到回家的路,于是,鸽子只能靠着之前的记忆,靠着太阳光线,以及参照山河的走势来找回家的路,这是鸽子凭借记忆力归巢阶段。 |
美团外卖为助力餐饮商家复工复业...
前任综艺《做朋友也没关系》,噱...